关于推荐2022年度江苏省土地学会科技技术奖的公示


 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2022年度江苏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苏土学〔20226号)的文件精神,我单位认真组织开展江苏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提名等环节,拟推荐《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参评2022年度江苏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

 现按照要求将成果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2418日至2022424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拟推荐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提出。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25-84732817

邮箱:8103657@qq.com

联系人:黄锐

附件:成果基本情况、推荐意见、成果简介、客观评价、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江苏苏地仁合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22418


一、成果基本情况

项目类别: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项目名称

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

肖阳、黄锐、马贤磊、冯建美、胡秀艳、樊继玲、曹宗龙、陈芳、付小艳、杜静

主要完成单位

江苏苏地仁合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推荐单位

(盖章)

南京农业大学

联系人

黄锐

联系电话

13585107250

任务来源

省厅科技项目

项目起止时间

完成:2020528

完成:20201225

申报单位申报等级

一等奖


二、推荐意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境界,建设美丽江苏,必须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放在突出位置。本课题准确把握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价值实现的新时期任务,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思维逻辑,一方面深入探索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指标体系和典型方法,并开发了能够应用于生态产品核算和价值评估的软件;另一方面研究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品类型、实施路径和制度体系,厘清了基于不同主体的价值实现的潜在取向。最后,课题论证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导生态产品交易定价、编制信用额度的路线和价值实现指引完善价值核算的形式。这项课题不仅对该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有显著贡献,并直接指导了连云港连云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以及常州金坛区等试点地区编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方案和后续的价值实现任务,拥有较好的社会服务水平。

该项目已于20201225日通过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验收,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项研究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经审核,材料完整齐全,真实可靠。完成人及完成单位无异议。研究内容科学合理。同意推荐申报江苏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成果简介

1.立项背景: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于2020年立项,执行期为20206月至202012月,20201225日准予结题。

2.研究目标:总目标是围绕新时期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价值实现的任务,探讨二者的理论基础和耦合关系,促进自然资源部门扎实有效推进两项任务。具体目标包括:厘清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内涵与思路、指标体系、典型方法和现实应用;识别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品类型、实施路径、制度体系和现有瓶颈;揭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价值实现间耦合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提供江苏省完善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3.研究内容与结论:1)针对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出以先实物后价值,先存量后流量、先分类再综合的思路;识别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于自然资源资产本底,包括农田、森林、草原、湿地、水和海洋;论述价值量包括直接利用和间接使用价值,典型核算方法为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前沿的方法为数值转移法和函数转移法;阐明核算体系不统一、数据获取难度大和指标不细致是目前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主要瓶颈。(2)针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和演进脉络;论述了主要的产品类型、价值实现路径和价值实现制度体系;阐明生态产品供给主体单一、产品类型集中、价值实现利益分配难协调和代际收益难显化是现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困难。(3)发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价值实现两者的关系,发现基于市场比较法和支付意愿法的价值核算体系能够指导市场主导型和要素分配型生态产品的定价,经过指标提取和筛选后的功能价值核算,能够指导政府主导型产品的补偿标准和信用额度;基于不同的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后的市场交易价格,能够完善价值核算的指标体系。(4)基于江苏省湿地和水域大省的特点,提出了树立全局性思维,探索滨海蓝色碳汇和湖泊水环境容量增量权益交易等建议。

4.研究创新点:1)将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价值实现的两项实践工作相结合,基于两山理论实践,探索二者的互动机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部分,按照实现的生态产品功能构建了差别化的制度体系;基于水韵江苏的特点,提出了江苏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提出了保障实施的长效机制的建议。

5.研究成果及推广情况:完成1份研究报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发表3篇期刊文章(其中一篇刊载于《中国土地科学》)、1篇会议论文(《管理世界》杂志社举办);开发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国家版权局登记);完成咨询要报3篇,分别是《水韵江苏建设需要持续释放生态产品巨大潜能》、《关于我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江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亟待构建长效机制》;研究推广直接应用于包括连云港市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试点、常州金坛区等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取得显著的社会成效。


四、客观评价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的验收意见:

20201225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在南京对项目进行验收,对项目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1)项目成果资料齐全,内容完整,符合项目验收要求;(2)项目系统地划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和产品类型,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体系,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应用范围;(3)项目基于连云港市案例,实证了该核算方法体系的可靠性,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对不同路径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促进效应,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参考。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淑怡评价: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从源头上推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自然资源部在我省设立了2个国家级试点,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等部门也设立了十余个省级试点,积累了客观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困难。《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价值实现机制研究》报告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价值实现以及两者间的关联性方面开展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该研究:

1)系统总结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并运用于连云港连云区,核算了当地的实物量、生态量和价值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2)完整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演进,基于投资主体细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类型和模式,并与全国优秀案例和连云港连云区的经验形成匹配,对于不同地区基于自然资源本底和经济发展条件,确定主要的价值实现工作方向有指导意义。

3)指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价值实现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提出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为基础,以统一价值核算技术规程和标准为关键,提高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科学性和实操性;坚持全局性思维,以调查监测评价为生产基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引领,以立足江苏湿地和水域大省的特点,创新资源环境容量增量权益交易机制等创新性建议,能够为江苏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谭荣评价:

《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价值实现机制研究》报告,着眼于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和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前沿,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准确把握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梳理了价值核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厘清了价值实现的主要产品类型,并构建了生态核算引领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完善生态核算的双向互动理论,最终为后续全面推进两项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该报告在研究的前瞻性和实践的指导性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

1)创新性地界定了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这对学界初步熟悉该领域提供较大帮助。报告完整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类型和政策演进,并基于价值实现路径和主要价值实现类型刻画了不同的制度体系,这对于不同地区基于自然资源本底和经济发展条件,确定主要的价值实现工作方向,有指导意义。

2)系统性地总结了目前学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主要方法,并介绍了Meta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库在中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核算了连云港连云区的实物量、生态量和生态价值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当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提供了重要帮助。

3)创造性地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价值实现的关系,提出了因价值实现类型差异会影响核算指标选取的论断,并用3种案例验证了理论,对提高价值核算精准度和准确认识当前核算的功能发挥作用。


五、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规范)名称

知识产权(标准、规范)类别

国(区)别

授权号(标准编号)

获得(发布)时间

苏地仁合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信息系统软件V1.0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中国

软著登字第8906799

2021-12-28